元宵节(55)
元宵节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
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,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
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
夜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
为元宵节。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、燃灯放焰、喜猜灯谜、
共吃元宵、拉兔子灯等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
加了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
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
时期就有了。据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
节日起源
经受到重视,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宫祭祀“太 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
一”的活动,(太一:主宰宇宙一切的神),被后人 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
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 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,也
过程之时,只称正月十五日、正月半或月望,隋以后 就形成了元宵赏灯。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
称元夕或元夜。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,又称上元,唐 民间盛大的节日。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,由中原
末才偶称元宵。 到全国的发展过程。
节日由来
民间习俗
中国幅员辽阔,历史悠久,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
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,其中吃元宵、赏花灯、舞龙、
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
已久。农历正月十五是“元宵节”,此节日民间有挂
灯、打灯、观灯灯习俗,故也称灯节。猜灯谜又称打
灯谜,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
娱活动形式,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