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主持词|广播稿|演讲稿|手抄报

305.优秀教师演讲稿: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

  • 25年9月12日 发布
  • 6.81KB 共2页
305.优秀教师演讲稿: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305.优秀教师演讲稿: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

优秀教师演讲稿: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

有人说,教师是辛勤的园丁,培育美丽的花朵;也有人说,教师是春蚕,劳作到死吐丝方尽;

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;更有人说,教师是蜡烛,燃烧自己

去照亮别人。

我说都不是!教师就是教师,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。

我觉得,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,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。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

学生的进步与成长,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。吾生有涯,而知无涯。教师的职业特点

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,不断地给自己“充电”,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“活水”,给自己和学

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。

今天站在这里,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,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

下我的成长故事。

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,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、完成角色转换,对我们青年教师

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。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,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

方面的理论,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,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。因为初登讲台,不懂得什么

教学方法,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,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、讲多少,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

给一个明确的、具体的、能“立竿见影”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,甚至照搬,否则心里就没有

底。这样做果然省劲,一切都不必费心,教材的处理、教学环节的设计、课后练习的安排,等等,

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,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,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,感觉是那样的轻松,

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、容易呢。可是,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、了无趣味,除

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,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,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,

看课外书,做小动作,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。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,下面

几乎都是一片沉默。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,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。再去听老教师的课,看

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,活跃的场面,我感到不解:一样的知识,一样的讲解,为什么效果

却差这么多?我们的组长孙老师语重心长地说:教师和教师不同,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,不同班

级的学生,有不同的'学习特点,再者,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,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

和取舍。别人的 教案 和课例,只能作为一个参考,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。

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。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:老教师们熟悉教材,了解学

生,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,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具有预见性,并能准备

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;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课堂语言生动,讲解详略得当;他们注

重新旧知识的联系,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,这样,学起来轻松,掌握起

来也不感到困难。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,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,所以总

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;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:“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节。”完全

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;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,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、新手段、

新角度。通过对比,我终于明白,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,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。

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,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。不学习,心灵之泉就会枯竭,

工作也就无“心”可用。要给学生一杯水,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。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

践。

带着这样的认识,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。我首先通读了五年制师范学校数

学专业的全部教材,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,及其与前后知识的

关联;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,观摩名家课例,认真查找着自身的不足。读书和学习让我眼界

大开。我发现,随着阅读量的增加,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,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数

学王国的门槛,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数学之美,备课变得容易了,课讲得生动了,学生的学习兴

趣也变得浓厚了。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,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长进了——在教的过程中,我先学,

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了!

有人说:经验+反思=成长。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学习。学习的方式,可以是自我磨砺。

不断告诫自己要用心地对待工作:上课前要用心,——用心钻研,用心备课;上课时更要用心,

——用心讲解,用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;课后也要用心——用心回顾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,

及时总结得失,修正教学思路,写好授课后记,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,反思成功之

举、失败之处、探索之路、智慧之光、学生之见,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,能帮

助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教学,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,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,提高自己驾驭课

堂教学的能力,促使自己获得经验、探索新路、尝试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。

学习的方式,也可以是与同行切磋。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,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,可以让

我们少走弯路,更快进步。现在的我已经明白,借鉴决不是照单全收,更不是亦步亦趋、机械模

仿。借鉴是在别人的基础上,加以创新和改造,形成自己的东西。

学习的方式,还可以是观摩名家课例,与名师交流。网络上有众多名师案例,还有许多名师

博客,可以让我们浏览、观摩,更可以直接向名师请教、切磋。名师们的教学感悟、教育理念都

给了我极大的启迪,使我获益良多。与名师为友,让我这个教育新兵,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

数学教学的前沿风光。

开通会员 本次下载免费

所有资料全部免费下载! 推荐用户付费下载获取返佣积分! 积分可以兑换商品!
一键复制 下载文档 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