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简历|笔试面试

什么是依赖注入?

  • 25年9月4日 发布
  • 340.19KB 共11页
什么是依赖注入?什么是依赖注入?什么是依赖注入?什么是依赖注入?什么是依赖注入?

? ?

什么是依注入? ?

? ?

赖?

对于 Java 后端开发来说,依赖注入是绕不开的一环,不管是面试中还是日常开发中,基

本上都会碰到,希望大家通过这篇内容把依赖注入牢牢地掌握。

这里是读者的 github 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dingtingli/

—-我们开始

当我们编写 Web 后端代码的时候,会用到这样的代码:

class A {

private IB _b;

public A(IB b){

_b = b;

}

public void MethodA(){

_b.MethodB();

}

}

如果你跟我第一次的感觉相同,可能也会存在这样的困惑:

在 Class A 中没有任何地方 new Class B 的实例,但是运行的时候,MethodA 中的变量 _b 已

经是 Class B 的一个实例了,为什么会这样?

今天我们就带着疑问,了解一下依赖注入的来龙去脉。

文章从依赖注入的历史出发,分为三个部分:

1. 依赖倒置原则

2. 控制反转

3. 依赖注入

1675930696676-e98d317d-c64b-4fbe-b379-1c4fbd5cd508.jpeg

依赖注入发展历史

1.依赖倒置原则

依赖倒置原则(DIP 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)

在没有依赖注入的情况下,如果 Class A 调用了 Class B 的方法,这就意味着 Class A 依赖

于 Class B。换句话说,在编译时 Class A 将取决于 Class B。

1675930696681-92511d73-254d-4915-9946-1ba33a230ae6.jpeg

直接依赖的编译情况

代码可以这么编写:

class A {

private B b;

public A(){

b = new B();

}

public void MethodA(){

b.MethodB();

}

}

在 90 年代的时候,代码差不多都是这么写的。这样的代码有什么问题吗?

为了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,让我们回到 1995 年。“Bob 大叔”(Robert C. Martin)当年提

出了——依赖倒置原则。

这个原则有以下两个定义:

1.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,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。

2.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。

上面的代码很明显不符合这个原则。那么怎样才算能符合这个原则?

依赖倒置原则示例

我们来看看 “Bob 大叔” 在他的著作《敏捷软件开发,原则、模式与实践 C# 版》中的一个

示例,来深入理解这个原则的具体含义。

假设有一个控制电水壶(Kettle)温度调节器的软件,该软件可以从一个 I/O 通道中读取

当前的温度,并通过向另一个 I/O 通道发送指令来操作电水壶打开或者关闭。

调节器软件将电水壶的温度控制在一个范围(最低温度 和 最高温度之间)。当温度低于

最低温度(minTemp)时,就发送指令打开(Turn On)电水壶。当温度高于最高温度

(maxTemp)时,就发送指令关闭(Turn Off)电水壶。

根据上述需求,代码可以这样写:

整个函数的高层意图非常清晰,但是实现的代码中包括了许多底层的细节,in 和 out 函数

都是系统底层函数。

如果其他类型的加热器(Heater)也有同样的调节温度需求,这段代码会因为包括了电水

壶的底层细节无法被重用。

如何修改这段代码让它可以重用?这时候就可以使用依赖倒置原则。

1675930696721-99ff5401-a2c3-4200-9f45-6b3c1d2bd776.jpeg

使用依赖倒置的调节器函数

在图中,可以看到 Regulate 调节器函数接受了两个接口参数:IThermometer 接口可以读

取(Read)温度;IHeater 接口可以打开(TurnOn)或者关闭(TurnOff)加热器。

接口的定义和 Regulate 调节器函数都属于高层模块,函数只需要知道着这两个接口,跟

具体加热器的实现细节无关。

所有的加热器只需实现这两个接口就可以,这些接口的实现属于底层模块。

这就是依赖关系倒置,高层的 Regulate 调节器函数,不再依赖任何加热器的底层细节,

函数本身有了很好的可用性。

最终 Regulate 调节器函数可以写成下面这样:

使用依赖倒置原则优化代码

依赖倒置原则,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之前代码的写法不好,而且提出了解决方案。

让我们再次回到之前的例子中:

代码 1 直接依赖:

之前已经提到,在这段代码中 Class A 依赖于 Class B。如果 Class A 是高层模块,如何让

Class A 不依赖于 Class B?

根据依赖倒置原则,我们可以让 Class A 依赖于 Class B 的抽象 IB。

代码 2 依赖倒置:

1675930696684-81439765-8e6d-4a41-b325-b8f95f4e606d.jpeg

依赖倒置的编译情况

此时,Class A 和 Class B 的依赖关系反转了。

Class A 和接口 IB 属于高层模块,Class B 作为接口 IB 的实现属于底层模块。

但是想要调用 Class A 中的 MethodA,应用程序仍然需要先 new 一个 Class B 的实例。

这样的调用关系,在编译时 Class A 依赖于抽象 IB;在运行时,实例 a 仍然直接调用了实

例 b,所以应用程序需要事先准备好 Class B 的实例 b。

这跟我们说的依赖注入有什么关系?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,先进入下一个概念——控制反

转 (IoC Inversion of Control)。

2. 控制反转

控制反转 (IoC Inversion of Control)

直接依赖和依赖倒置运行时的情况

我们回过头来,再看看之前的两段代码。

代码 1 直

依赖

第一段代码使用了直接依赖的方式,Class A 依赖于 Class B。编 译 时 依 赖 关 系 顺 着 运 行 时 执 行 的 方 向 流 动

的。

1675930696723-d45590a1-5868-463e-9133-385371f0210d.jpeg

直接依赖编译和运行时的情况

代码 2 依赖倒置:

第二段代码使用了依赖倒置原则,使得代码在编译阶段的依赖关系发生了反转。Class A 在编译时可以调用 Class B 的抽

象 IB 上的方法。而在运行时,Class A 的实例仍然直接调用 Class B 的实例。

1675930697215-c391e9d7-dbf9-4236-a28e-44e93a4de3d1.jpeg

依赖倒置编译和运行时的情况

在代码的运行阶段,这两段代码的执行流程是一致的。

因为,在传统的面向对象程序中,执行的代码(主函数)需要先实例化对象、再调用方法,这样代码才能继续执行。

1675930697156-e517a7d3-aaa3-42d9-84a8-ca6a86fe41b4.jpeg

直接依赖 VS 依赖倒置

控制反转介绍

我们回过头来,看看文章最开始使用的代码示例。

代码 3 控制反转:

代码 3 控制反转和代码 2 依赖倒置的结构很类似,所以,很明显代码 3 控制反转也是符合

依赖倒置原则的。

1675930697184-94bc8e79-3566-49cc-843a-58c326112b65.jpeg

依赖倒置 VS 控制反转

但这两段代码的使用还是不一样,在使用代码 3 控制反转的项目中,开发人员不需要编写

任何实例化 Class B 的代码。

为什么会这样?这时就必须引入控制反转 (IoC Inversion of Control)概念了。

控制反转的概念

控制反转的主要思想是:有一个独立的框架,它可以获得接口 IB 合适的实现类 Class B, 并 主 动 创 建 这 个 类 的 实 例

Class A 类的一个字段 **_b****。**

如下图所示:

1675930697267-e0927b3e-252b-417a-94e1-9dfaa366f35b.jpeg

控制反转的运行时的情况

此时,程序执行的控制流程(先实例化对象、再调用方法),就从应用程序本身转移到了 IoC 框架中。也就是说,程序的主要控制者发生了反转,从应用程序

变成了 IoC 框架。

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,框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:用户为框架定义的方法,经常会从框架

,而

不是

用户

的应

程序

代码

调用

这种控制权的倒置有时被称为好莱坞原则:“不要调用我们,我们会调用你(Don’t call me; I’ll call you.)”。

在协调和安排应用活动的顺序方面,框架往往扮演着主程序的角色。这种控制的倒置使得

框架有能力作为可扩展的骨架。

控制反转的示例

带着上面的理论,我们再来看看 代码 3 控制反转中的代码片段:

代码中,为框架定义的方法——构造函数 public A(IB b) ,会被框架调用而不是应用程序

本身调用。
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项目中看不到任何调用这个构造函数的原因。

控制反转框架在运行时调用了 Class A 的构造函数,发现参数需要 IB 接口,就找到了接口

IB 合适的实现类 Class B,然后创建了 Class B 的实例,最后赋值给构造函数的参数。在这

里,程序执行的控制流程完全发生了转变,从应用程序转移到了控制反转框架中。

控制反转的发展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迭代:

从 1983 年,Richard E. Sweet 提出好莱坞原则开始;到 1998 年,随着 Java Apache 服务

器框架的提出,Stefano Mazzocchi 将控制反转作为框架的主要驱动设计原则之一,普及

了这个概念;最后,在 2003 年,Spring、PicoContainer 等框架纷纷实现了控制反转。最

终才有了文章最开始展示的那种类型的代码。

3. 依赖注入

依赖注入(DI Dependency Injection)

说了半天,我们还没有提及文章标题中的名词——依赖注入。

2004 年,Martin Fowler 在他的文章《控制反转容器&依赖注入模式》首次提出了依赖注

入这个名词。

文章中指出,控制反转这个词太宽泛,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框架的具体实现。作者和 IoC 爱好者们商讨出了一个新的名称:依赖注入(DI Dependency Injection)。

这个名词很形象地解释了控制反转在运行时发生了什么。比如我们之前的代码 3 中,在运

行时,构造函数 public A(IB b) 需要接口 IB 的一个实例,此时框架就像是给函数打针一

样,注入了 Class B 的实例。

下面这幅漫画生动地展现了用户的使用感受。

1675930697364-7e2b5774-a1f6-4380-aa1a-a427a497201c.jpeg

依赖注入漫画

打 个 比 方 , 包 饺 子 的 时 候 我 们 不 需 要 确 定 具 体 是 什 么 馅 , 只 管 包 就 行 了 , 在 吃 饺 子 的 时 候 , 我 说 想 吃 韭

馅。

4. 历史演变过程

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,依赖倒置原则是一个软件设计原则,而使用了控制反转的

代码都符合这一原则。

控制反转框架,将程序执行的控制流程从应用程序转移到了框架中。最终使用的感觉就

是,开发者在代码中所依赖的对象,会在运行的时候直接注入到相应的方法中去,所以就

有了一个新名词——依赖注入。

整个技术的演变历程如下:

1675930697639-06631ef3-9d9f-497f-9950-5eaf13a0ff0a.jpeg

依赖注入发展历史

我们现在明白了依赖倒置设计原则和控制反转框架的功能,你不觉得控制反转框架很神

奇?

开通会员 本次下载免费

所有资料全部免费下载! 推荐用户付费下载获取返佣积分! 积分可以兑换商品!
一键复制 下载文档 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