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(95)
端午节起源
“端午”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《风
土记》,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
端午诗 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。端午节起源于何时
词
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。 ──长期以来众说纷纭,说法不一,争论不休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:
鬓丝日日添头白,榴锦年年照眼明。 流传甚广的“历史人物纪念”观点,依据南朝
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。 梁人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及宗檩《荆楚岁时
记》,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。还有认为
文化影响 是纪念伍子胥、纪念曹娥等。
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
2006 年 5 月 20 日,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崇拜活动的节日,他在《端午考》及《端午节
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的历史教育》(见《闻一多全集》)两篇论文
2007 年 12 月 7 日国务院第 198 次常务会议通 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。
过了《国务院关于修改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(见张心勤《端午节非
放假办法〉的决定》,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 因屈原考》)。
家法定假日,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 1 天。 说端午节源于夏至(详见刘德谦《“端午”始
[28] 源又一说》)。[5]
节日习俗 2009 年 9 月 30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 元·吴廷晖:《龙 舟夺标》
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9 月 元·吴廷晖:《龙 舟夺标》
时至今日,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
30 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 据考证,端 午龙舟竞渡的习俗,早在
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。
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的 76 个 屈原之前已经存在。吴越 之地于春
过端午节,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
项目,中国“端午节”名列其中。 这是中 秋之前就有在农 历五月初五以龙舟
的传统习惯,由于地域广大,民
国首 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 竞渡 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
族众多,加上许多故事传说,于
2009 年 5 月,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 的习俗。即使在屈原本人 的诗作中,
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,
物质文化遗产程序,申报的遗产名称为“中 也可以反映出当 时竞渡的风俗来,如
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。
国端午节”,由湖北秭归县的“屈原故里端 《楚 辞涉江》中就有:“乘舲
其内容主要有:"女儿回娘家,
午习俗”、黄石市的“西塞神舟会”及湖南 船余上沅兮,齐吴榜以 击汰。船容与
挂钟馗 像,迎鬼船、 躲午,
汨罗市的“汨罗江畔端午习俗”、江苏苏州 而不进兮,淹回水而凝滞。朝发枉渚兮,夕宿
帖午叶符,悬挂菖蒲、艾草,游
百病,佩香囊,备牲醴,赛龙舟, 辰阳。”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
放风筝,比武,击球,荡秋千, 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。[5]
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:长江中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