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(77)
民间活动
端午节简介
龙船竞渡前,先要请龙、祭神。如广东龙舟,在端午前
端午节,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。据《荆楚岁时 要从水下起出,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,安上龙头
记》记载,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是仲夏 龙尾,再准备竞渡。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,认为
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,故五 可保佑船平安(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)。闽、台则往妈
月初五亦称为“端阳节”。此外端午节还称“午 祖庙祭拜。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,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,
日节、五月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”等。端午节是 如
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四川、贵州等个别地区。
端午节起源于中国,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(长江 而湖南汨罗县,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,将
中下游及以南一带)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 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,披红布于龙头上,再
祭祀的节日,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 安龙头于船上竞渡,既拜龙神,又纪念屈原。
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。后 雨顺、去邪祟、攘灾异、事事如意,也保佑
因战国时期的楚国(今湖北)诗人屈原在该日抱 划船平安。用人们的话说,“图个吉利”,表
石跳汨罗江自尽,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 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。
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
子胥、曹娥等说法。 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
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。
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。
自 2008 年起,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
2006 年 5 月,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
文化遗产名录;2009 年 9 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端午节历史起源
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
遗产,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 据《史记》“屈原贾生列传”记载,屈原,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。他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
兵,力主联齐抗秦,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,屈原遭馋去职,被赶出都城,流放到沅、湘
流域。
他在流放中,写下了忧国忧民的《离骚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歌》等不朽诗篇,独具风
貌,影响深远 (因而,端午节也称诗人节)。公元前 278 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
的祖国 被侵略, 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
沙》之后,
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
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
回打捞他的真身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
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。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
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屈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