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—冬至
冬至
冬至(Winter Solstice)又名‘一阳生’,是中国
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
节日,冬至俗称“数九、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
“亚岁”等,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
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
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公历
12 月 21~23 日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冬至前后,地
球位于近日点附近,运行的速度稍快,这造成了在
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
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 8 天,因此北半球
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。
冬至传统饮食
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,主要是因为“气始于冬至”。因为从冬季开始,生
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,由静转动。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
早衰,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,谷、果、肉、蔬合理搭
配,适当选用高钙食品。古人喜贺冬至,今人虽多不以为节,但冬节再怎么
说也是“年时八节”之一,吃货们还是不会放过这有着各种冬至特色美食的
节日的:如北方水饺、潮汕汤圆、东南麻糍、台州 擂圆、合肥南瓜饼、
宁波番薯汤果、滕州羊肉汤、江南米饭、 苏州酿酒等。
冬至起源 天文意义
冬至是 24 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,然而多数人并不知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,冬至这天,太阳运行至黄经 270°
道,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。 (冬至点)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,
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(又称为冬至线),阳光对北半
早在 3000 多年前,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,在洛邑测得天
球最为倾斜。因此,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
下之中的位置,定此为土中,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 短,黑夜最长的一日,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,黑夜越长。
动,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。 在北极圈以北,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
线之下,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
的一天。对北半球各地而言,冬至也是全
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。